文/陳樂融
倪重華(倪桑)在2014年10月份發表「4G高速時代下的政府思維和產業政策」一文,提到對內容產業失去主導權的憂心。
我沒有受邀參加這個諮詢會議──如何推動「流行音樂及影視內容數位互動提升」──行政院科技辦公室主導的4G發展計畫之下的子計畫,目的是「補助並輔導傳統影音內容供應者與後製動畫、電信、資訊業組成行動影音開發團隊研發產製契合4G特性之創新影音內容或服務模式」。
我不反科技,但一看到這種題目就沒太多胃口。很明顯這是科技部主導的計畫,文化部想幫忙花錢,但未必能隨心所欲把錢的流向抓到自己輔導的產業上。
最近從不同業界聽說,政府現在關於4G的政策錢最多,許多部會都以4G為名編列預算。如果此說無誤,相信文化部也會陸續出檯相關議題的補助案、研究案。
對於倪桑所提的「內容(應該)為王」,長期觀察出版、影視音、表演藝術、視覺藝術、數位內容的發展後,我已經沒有太多新鮮的憂慮。
在台灣(或者說全華人世界),傳統的內容產業不可能主導任何一個科技應用,而任何想切入大眾市場的科技應用產業,也絕對不可能如內容產業期許的善待內容價格。
倪桑說:「在內容產業中就是『內容生產』、『內容發行』、『內容傳輸』這三種角色,而電信業應該是單純傳輸者。」「我認為4G時代下的內容產業生態體系絕對不能以電信業者作為運轉核心(和利潤核心),否則就會像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那樣主導收費和分賬,最後整垮台灣電視內容產業。」
但偏偏電信業(以及十五年來的網路業、網通業)不可能安於單純扮演傳輸者。不管是政府、學界或資本市場,都一再覺得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的一方才是遊戲制定者。他們的創業企圖心,才是唯一值得鼓勵的企圖心。
就好像當一群綠林好漢若不想當流寇,就得攻佔山頭、峽灣、湖泊,根據地的地勢、出入、大小、腹地,都成是否能壯大發展的關鍵。
翻譯成企業經營術語,就是政策制高點、市場准入、通路、規模、周邊資源、資金口袋這些客觀條件,這些有了,不怕人才聚集不夠多。那內容呢?套句電影「投名狀」的台詞:「搶錢!搶糧!搶娘們!」所有影音產品勉強可以算是「娘兒們」吧。
倪文指出:「代表科技部出席的公務員出現了『內容產業應為電信產業服務』以達成『4G普及化』,以及文化部應該『補貼購買版權』的荒謬提議。」
儘管向來看不起「硬體至上」的觀點,也從沒相信哪一位首長說「我們是文化立國」的高調,但每每真從官員、學者或企業口中聽到類似誰為主導、誰為奴僕的論調,還是生氣又好笑。
科技部(以及他們鍾愛的電信業、網通業)大可以高瞻遠矚談4G、談雲端、談智慧連網產品,但如果跟比爾蓋茲二十年前談「資訊高速公路將徹底改變我們的世界,包括想法、生活型態、習慣…資訊不再是隱晦奢侈的事,相反地資訊隨手可得」一樣,停留在覺得科技驅動下,內容最好免費(或賤價)唾手可得、乖乖奉上,而全無雙贏的概念,那麼,全世界就等著軟硬之間、虛實之間、權利與利用之間的拉鋸,不管在雲端或地面,繼續纏鬥。
本文轉載自《陳樂融自選輯》作者陳樂融為知名創作人、媒體人、策劃人。發表過10幾齣劇本、20幾本書、500多首歌詞、網路文章超過百萬字。繼續空想、實踐、感傷與平復。這是我的心靈集散地。
●NOWnews「今日論壇」徵稿區→http://www.nownews.com/write/
●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,不代表NOWnews.com《今日新聞》立場
●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,歡迎寄至public@nownews.com
關鍵字: 陳樂融 評論 媒體與科技 音樂 KKBoX 倪重華 比爾蓋茲 名家論壇 NOW評論 人物觀點 娛樂 科技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